成长的模式:如何从毕业生到技术专家?

Posted by & filed under Programming(Web etc).

过去的一个月里,在帮助其他部门进行毕业生培训。从名称上说是培训,但是实际上则是训战结合。不想一下子给太多,这篇文章会给的建议是:

寻找持续成长的动机

塑造整洁的编码习惯

建立定位问题的方式

学习既有的模式

频繁性自我总结

只凭这五点来说,与《福格行为模型》所定义的三要素也是颇为相似的:

要素1 动机(Motivation):找到实现愿望的黄金行为

要素2 能力:让行为简单到随时顺便都能做

要素3 提示:善用锚点时刻让行为立刻发生

如果再简化来说,也可以采用和我一样的模式,通过基本简单的行为:每天写代码,每周做总结(通过文章)。

再定义专家
再回到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里,如何从毕业生到一个技术专家?专家是基于研究、经验或职业并在特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知识或能力的人。这样的定义是如此的简洁,以至于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人都可以称上得是专家。在这种定义之下,一个 996 的程序员的开发经验,可谓不比一个 965 的人差。

于是乎,我还更喜欢,我在在那篇《专家 x 抽象 x 类比》里,我们也定义了专家应该做点什么?

所谓的专家嘛,就是在擅长的 “领域” 里,构建了具有范畴化(归类)的概念空间,并可以通过类比灵活地完善自己的概念库。

在这个定义之下,我们行业的技术专家便是指,在软件开发领域,具备丰富的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(即概念)或者是经验。拥有自己的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体系(概念库),并且能持续不断地完善。比如说,你是个后端专家,那么你能理解后端开发中的大部分概念,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。诸如于:

Spring Boot 是一个可以用于帮助我们开发微服务的框架;微服务是一种基于服务的分布式架构风格/架构模式;架构模式是模式的一种,其中采用最广泛的是设计模式;分布式架构通过远程协议连接多个部署单元。

基于 Spring Boot 构建的应用可以是一个部署单元,通过持续集成构建,并持续部署到容器化平台上。

能知晓整个体系的相关概念,并清晰地知道概念之间的关系,再有一定的经验,我们就是入门级 “专家”。而后,一旦来了一些新的概念,我们还需要能将它们纳入到我们的体系中。诸如于最近在后端开发领域又重新火起来的 Cells-based architecture,它也是一种架构风格,同等于微服务架构。我们所能构建的是一个领域的思维框架,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所有的知识分门别类。…

Benefit for learning VBA

Posted by & filed under VBA.

Unlike macros, VBA enables you to do the following:

  • Work with complex logic structures (case statements, loops, and so on)
  • Take advantage of functions and actions not available in macros
  • Loop through and perform actions on recordsets
  • Perform transaction processing

ParamArray

Posted by & filed under VBA.

The ParamArray keyword allows you to accept a dynamic number of arguments.
The word ParamArray is an abbreviation for parameter array.
Instead of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optional parameters it might be better to use a parameter array instead.…